欢迎光临嘉兴市富林化纤有限公司!
服务电话:0573-83122261
新闻资讯
您当前的位置

产 品 展 示

PRODUCT

道琼斯:通往循环塑料模式的颠覆之路
来源: | 作者:废塑料新观察 | 发布时间: 2025-10-28 | 3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在ChinaReplas2025第32届中国国际塑料回收和再生大会上,道琼斯OPIS化学品市场分析事业部中国区聚烯烃市场研究总监 翟媛洁通往循环塑料模式的颠覆之路为题,系统梳理全球塑料循环化的发展趋势、技术路径、市场挑战与政策机遇,旨在为行业决策者、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全面、前瞻性的洞察。

翟媛洁 (道琼斯OPIS化学品市场分析事业部 中国区聚烯烃市场研究总监)


— 1 
主要挑战与瓶颈
在全球塑料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,传统“生产-使用-丢弃”的线性经济模式已难以为继。塑料循环经济作为一种颠覆性的转型路径,正逐渐成为各国政府、企业与科研机构关注的焦点。根据道琼斯OPIS化学品市场分析事业部的最新研究,到2050年,全球塑料废弃物将增长70%,而当前的回收基础设施远远无法满足处理需求,总共需要投资1.6万亿美元,才能实现塑料的完全循环利用。
转向循环经济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:
1、回收体系不健全
  • 逆向供应链与生产-出口模式脱节;
  • 收集与分选能力薄弱,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;
  • 原料供应(废塑料)是制约回收产业的关键瓶颈,而非市场需求不足。
2、技术路径尚不成熟
  • 化学回收技术(如热解、气化、解聚等)仍处于发展初期,能耗高、碳排放量大;
  • 机械回收虽成本较低,但难以处理混合塑料与污染严重的废料;
  • 选择性溶剂溶解等新兴技术尚未形成规模效应。
3、经济性与政策支持不足
  • 原生塑料产能过剩,压制了回收料的市场竞争力;
  • 回收设施投资巨大,到2050年全球需投入约1.6万亿美元;
  • 税收激励与法规支持仍不完善,尤其在食品接触级再生料的应用方面存在限制。
4、与碳中和目标存在冲突
  • 化学回收过程碳排放较高,甚至可能超过原生料生产;
  • 实现塑料循环并不等同于淘汰化石基塑料。
— 2 
技术路径比较与前景
在技术路径上,循环经济的实现依赖于一个多层次的解决方案体系,其优先次序依次为:减少消费、重复使用/修复、机械回收、化学回收,最后才是能源回收与填埋。其中,机械回收是目前的主流技术,但主要适用于清洁、单一的塑料品类,且常面临“降级回收”的困境。化学回收(包括热解、气化、解聚等)则被寄予厚望,因其能处理混合、受污染的塑料废弃物,产出质量接近原生料的再生原料。
目前,全球化学回收运营产能约为170万吨/年,另有大量产能处于建设和规划阶段,其中超过75%集中在欧洲和北美。然而,该技术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,面临能耗高、碳排放量大、商业可行性不足等挑战。
巨大的投资需求是另一大壁垒。分析指出,到2050年,要实现塑料的完全循环利用,总共需要约1.6万亿美元的投资,其中超过一半将用于回收设施建设。在“循环塑料-2050”情景下,化学回收产能预计将激增427%,而原生塑料的产能增幅则会相应下降12%。然而,当前原生塑料产能的严重过剩,压低了市场价格,这对回收料的经济性构成了短期至中期的严峻挑战,回收料需求的增长很可能因此被推迟。
— 3 
中国市场:全球循环蓝图中的关键拼图
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与消费国之一,其回收市场具有典型性:

回收结构:以rPET、rPP、rPE为主,占再生塑料总产量的70%以上;

政策推动:政府推动“两网融合”,整合城市生活垃圾与可再生资源回收体系;

企业参与:中石化等企业开始投资化学回收项目,品牌方如可口可乐、阿迪达斯也在推动再生料应用;
面临问题:废塑料供应短缺、分选效率低、法规限制多、中小企业主导等。

— 4 
未来展望与建议

为实现塑料循环经济的规模化发展,需多方协同推进:
政策层面:加强立法支持,提供税收优惠与补贴,明确再生料在食品包装等高端场景的应用标准。
技术层面:加大对化学回收、智能分选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,降低能耗与碳排放。
产业链协作:推动石化企业、品牌商、回收企业形成闭环合作模式。
消费者与品牌责任:提升绿色采购比例,明确再生料使用目标,增强公众参与度。






双组份纤维系列
毛纺纤维系列
棉纺纤维系列
中空纤维系列
无纺布纤维系列
植绒丝束尼龙系列
植绒丝束涤纶系列

联 系 我 们

CONTACT US

嘉兴市富林化纤有限公司

嘉兴市富达化学纤维厂

联系电话:0573-83122261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0573-83123666

传真号码:0573-83122538
电子邮箱:info@fudafiber.com

联系地址: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南湖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区新丰镇竹林集镇

公司网址:

http://www.fuda-fiber.com

http://jxfudafiber.en.alibaba.com

http://fuda-fiber.en.made-in-china.com